教师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名录 > 正文

马祥和

日期:2020-05-12作者:浏览量:

安徽滁州人。现为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书画创作与审美比较。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九三学社云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国培师资教育首席专家。先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清华大学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在《中国书法》、《思想战线》、《人民日报》、《美术大观》、《南艺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提升书法艺术人文精神”一文被中宣部“学习强国”app收录并转载;发表作品260余幅;出版专著2部;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加省部级重点课题1项;2008年成功举办《马祥和书法、山水画、篆刻展》,2016年获云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红云园丁奖",2018年获云南师范大学优秀"国培师资教育管理奖",入选省市及全国展赛60余次,其中5次入选国家级展览、5次在省展中获奖。



以书为画的践行


《山水四条屏》138x34x4cm 2013年


祥和弟从余游,逾廿载,其为人随和谦虚,学习勤勉,于书画篆刻之道广涉深研、相互融合,成自家风貌。其书具各体之功底,碑帖墨迹揉于笔下:殷商契文、三代吉金、北碑南帖、简帛纸书等等,信手拈来,多成佳构,古法新韵,发之于灵台也。而其绘画取法高古,于董巨、大痴、黄鹤、云林、仲圭以至双石等,倾注心力化为己用,尤其生活于云南多年,古法与写生相融、传统与现代化合,一派生机,诚可贵也!当今中青年画家皆知钻研书法之重要,然身体力行,达相当高度者寥寥,由此更显祥和以书为画所至境界之可贵。

今老弟佳作结集出版之际,题此数语以为赞。

徐利明 撰于金陵石头城下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名书画、篆刻家


《汉帛书》 60x50cm 2009年


云南的山水对内地的画家来说显得遥远与陌生。而对于身处云南的马祥和则是心灵和笔墨的寄托,多年的日积月累。云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已经在他的笔下出神入化,成为一派水墨的天地。而伴随着岁月的流淌,山水云南从陌生走向熟悉,再从熟悉走向知己,这莫非就是马祥和的艺术之路,通往水墨胜境的云南篇章。


《版纳春歌》100cmx68cm 2015年


我认识马祥和是在他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当时我任教于中国画系的山水画工作室,马祥和即随我游。由云南到南京师法传统山水画,师法古人、今人……。求学之途是艰辛的,考验着马祥和的定力和毅力,他曾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这段经历似乎给他笔下注入了写意和线性的基因。在点画使转中的章法结构里找到了成象的途径,并由此出发,去触摸绘画的通识意义。如造型、色彩、构图等等,不时在其脑海里碰撞出写与描、意与形、疏与密、轻与重诸多绘画要素的火花,强烈的刺激着他的审美神经。一次湘西写生,对景落墨,将他的笔墨能力推到了真山真水当中,一时的激动过去,他意识到要捕获山水写生的真功夫,并非一朝一夕能成的事,而是要化己为物、状物取神“删拔大要,取象不惑。”中国山水画的本体语言的现时再造,久久不得的心灵感悟,在时下激活了。


《行书松竹》240x50cm 2009年


他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云南,成为了那方热土之上的一位山水画艺术的拓荒旅人。从此数下西双版纳,滇西等地,从画材开拓来看已非四王吴恽之前贤所能及,而画面的组织结构也由内地的丘壑面貌转为对丛林高原的关注,由线条的疏密和曲折来对原始森林的表现,眼见得纵横挥洒、笔墨飞动、干湿浓淡、积破点染,依附于地貌结构体系当中的马祥和笔墨方式,活脱脱的显现在毫端。我们都知道山水画的历史悠久,成就卓著,成为中国绘画中的有高度表现力的一门精美的艺术。马祥和没有放弃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崇尚传统经典,汲取其中的精华以为己用,初衷未改。致力弘扬笔墨传统,深知艺术语言的生命在于“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唐张彦远语),宁恣肆而不刻画,宁拙形而不巧雕。故而出现了马祥和式的山水林泉。这是非常可喜可贵的艺术样式,在当下只注重表面图式和照相式的形象描划的风气下显得执着和偏好,这是艺术的独立特行。在云南一隅,久而立派,永久的经典参照,临流借鉴,不舍的追求,必将由此收获意料之中的艺术果实。其中的汗水和理性的思辨,行走真山真水和先贤的艺术模范,不一而足。马祥和的云南山水画必然以一种合理的美学形式存在,注入了澜沧江水和版纳密林元素的笔墨纵情的放歌,分明唱出了独在高原的山水画艺术交响!

徐建明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当代山水画名家


临沈周《庐山高》193.8x98.1cm 2006年



《秋声》68x50cm 2015年


《临古》138x34cm 2013年


《夏山雨霁》68x50cm 2016年

《草书、众鸟高飞》240x62cm 2017年

《写生扇面》 62x28x6cm 2015年

《行草书、清晨》240x62cm 2016年

《明月清风联》180x30x2cm 2007年

《仙集山亭联》240x30x2cm 2007年

《版纳十里遮日天》320x60cm 2013年

《行书手卷》320x50cm 2013年